日期:2025-09-26 20:45:02
日期:2025-09-26 20:45:02
一湖碧水映诗心炒股配资平台股票配资门户,半卷风华醉阳澄
当文学的笔触邂逅阳澄湖的烟波浩渺
当历史的低语融入唯亭的街巷阡陌
一场以“诗话阳澄”为名的文化盛宴
在唯亭徐徐展开
此前,经过广泛的作品征集,唯亭街道收到了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踊跃投稿。我们特邀文学界专家、历史文化学者及阳澄湖文化研究员组成评审委员会,对“诗话阳澄”征文活动所征集的作品进行了评审。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展开剩余93%这些作品充分挖掘
阳澄湖地区的历史文脉与生态美学
或勾勒湖光山色,或吟咏人文风物
每一篇都饱含着对阳澄湖的深情凝望
每一行都跃动着对江南文化的诗意礼赞
下面让我们一同欣赏
半岛之恋
作者:仲语程(青少年组)
01
我在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畔长大,青剑湖与阳澄湖水系一脉相连。闲时父亲常常喜欢带我去阳澄湖半岛度假区转悠,美其名曰“遛娃”。江南的水土和花草最能抚慰人心,半岛在政府的规划保护下,不仅保留了原生态湿地的场景,水泽天边,而且四季风光迥异。无论绚烂的春夏还是沉寂的秋冬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是呀,有人喜欢夏天莲池湖的接天莲叶无穷碧,也有人喜欢春秋仙樱湖的碧波荡漾、长堤蜿蜒,但自私的我似乎更眷恋冬天的半岛,因为春秋的半岛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少了一份花园独宠的静谧。
今年的元旦,我就和半岛度过了明媚的半天。
父亲每年都会去重元寺祈福烧香,今年也不例外,元旦上午10点准时从青剑湖出发。从我们家自驾去往阳澄半岛上的重元寺有两条路,一条是沿着西边的水泽路,双向单车道依次接踵而行,优点是红绿灯少,缺点是速度快不起来。另一条是沿着阳澄湖大道左拐进入东环岛路,优点是路宽车道多,缺点是红绿灯两个巴掌数不过来。对于我们这样喜欢假日慢节奏的人,无疑会选择较窄的水泽路。水泽路不仅名字饱含诗意和浪漫,风景更是极美的,上了岛便穿越到了景观大道,两边高大的法国梧桐像卫兵瞬时就多了起来,这个季节的梧桐似乎并不怕冷,朔风长舞。阳光照在心形的梧桐树叶上,绿的、浅黄的、橙黄的、红的,层次分明……配合一眼看不到尽头的蜿蜒车道,仿佛进入了一个唯美的童话王国,深邃静谧,染醉了半岛的初冬。听说梧桐也被称为凤凰之树,凤凰喜欢栖息在这里,象征不离不弃。风吹落的梧桐叶扑簌扑簌落到我们汽车前挡玻璃上,偶尔吓我一跳,随后又弹跳到马路边起舞。无人打扫反而显得更有乡野原始的气息和味道。而偶尔一片红紫的枫叶林和金色的无患子更是将画面渲染得美轮美奂。远处枯黄的草坪、阳澄湖一望无际的波光粼粼和空荡荡寂寥的天空,让偶尔出来撒欢的家庭停在路边车道拍照取景。
有这么一片自然的氧吧真的太好了,父亲一个人慢悠悠地开着车,我打开汽车后窗玻璃,欣赏着这冬日的温馨,咔嚓咔嚓用镜头记录美好。父亲对我说:他小时候张家港老家乡下也是有树有水,那时总觉得车马慢,想逃离农村去大城市生活。如今出生半生却又很怀念童年的乡土和随处可见的花草气息。是呀,时间过得太快了。一晃我都上初中了,从后座看着父亲藏不住的白发,我突然眼眶有点湿润:时光时光慢些吧……
开车缓行的时候,看见路边有一些悠然骑行的人。我霎时羡慕起来,早知道我也应该骑车出行。做个少女骑手,轻轻踩着风呼吸着新鲜空气,哼着歌曲吹着口哨,无忧无虑地穿梭在这色彩浓烈的氧吧。又或者可以停下车走走,踩上这金黄的地毯听沙沙作响,一步一景挥别繁华,与落叶的焦黄心事告别。
落叶叠诗,风起翩舞,突然对这场景喜欢得紧,这条路长一点就更好了,可惜再远的路都有尽头。
转到环岛路到了重元寺,父亲只身去烧香祈愿四方祭拜,我在外面等着。父亲虽然不是佛教徒,但他相信慈悲平等和因果法则。告诉我做人要怀瑾握瑜,嘉言懿行。
中午吃完斋饭,父亲带我去莲池湖公园散步。风稍微有点冷,但阳光和煦温暖,冬季的莲池湖公园行人寥寥,湖里只剩下枯败的荷叶。但层次分明的树林是极美的,如同一张五彩斑斓的画卷。
公园里有一群拓展的小不点孩子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比赛。
而我和父亲更喜欢挽着胳膊静静地走着,看瓦蓝瓦蓝的天空,走颤颤巍巍的铁索桥,听湖里野鸭子嘎嘎的叫声,看看湖里的鱼躲哪里去了。
喜水的江南父亲一直念叨:“要是能划船去湖中央游弋一圈就好了。”
走走停停,我们在太平古桥、长兴古桥、禅意连廊、鸟笼雕塑旁都留下了满意的照片,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风比较大,父亲的刘海被吹得稀稀拉拉,不能完全体现父亲的帅气。
也罢,等风不大的时候我们再来一次,我喜欢做被“遛”的小家伙。
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时候,我们也该回家了。
我们守着岁月和山河成长,享受阳澄半岛花园的慢时光,那是我内心的宁静,是禅意,是我眼里的深爱。
当晚我还给日记配了首小诗《半岛之恋》:水泽天边藏乾坤,梵音重元濯阳澄;五彩莲池私境处,禅意古桥懿浮生。
唯亭之约:蟹鲜伴诗韵,风雅忆千年
作者:薛正荣(成人组)
02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这座沉淀着千年古韵的江南名城,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每一处笔触都晕染着历史的墨香。而唯亭,恰似画卷中一枚温润的玉盘,镶嵌在阳澄湖南岸,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彩。
踏入苏州,“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水乡景致扑面而来。七里山塘的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每一块都承载着数百年的人来人往。夜幕降临时,灯笼亮起,暖光轻柔地漫过小巷青砖,宛如白居易笔下“阊门四望郁苍苍”的繁华旧梦重现,让人仿若能与明清时的行人并肩同行。平江路的水,绿得澄澈,柔得醉人,是“烟雨江南水墨染”的生动写照。乌篷船悠悠划过,船桨划开的涟漪,一圈圈向岸边扩散,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巷口阿婆晾晒的蓝布衫随风轻摆,茶馆飘出的评弹调婉转悠长,这些细碎的日常,交织成江南独有的温柔与诗意。
虎丘塔,这座从五代屹立至今的斜塔,见证了无数朝代的更迭,它斜而不倒的身姿,恰似苏州人骨子里坚韧不拔的象征。苏轼曾感叹“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如今人们驻足塔下,触摸着那凝着北宋雨痕的砖墙,便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拙政园的亭台楼阁,精巧绝伦,月洞门旁“绝怜人境无车马”的题字,是文徵明造园时对宁静与自然的追求,在叠石理水间,粉墙黛瓦映照着四季的更迭。寒山寺的钟声,带着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怅惘,穿越千年时光,撞碎湖面暮色,惊起岸边水鸟,让古今船影在波光中交错,宛如一幅天然的诗意画卷。
沿着苏州的水脉向东,金鸡湖霓虹闪烁,独墅湖静谧如诗,娄江如一条蜿蜒的丝带,串联起这片水域,汇入阳澄湖。唯亭,就静静地依傍在阳澄湖南岸。沪宁铁路、312国道穿境而过,江风里似乎还裹挟着旧时漕运的帆影,让人恍惚间能听见“千帆过尽、万舸争流”的喧嚣在风中回响。
唯亭,依水而生,因桥而美。往昔82座古桥如繁星般散落于河网之间,每一座桥都承载着一段优美的故事。仁寿桥,那十二米的桥弧,宛如一弯新月,带着千年的水韵,在乌篷船的桨声里,仿佛能听见纤夫激昂的号子。桥墩架着北宋的船梁,见证过“万艘龙舸绿丝间”的繁忙景象;乙未亭的歇山顶覆着明代花纹的瓦当,隔街相望,静静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宁静。仁寿桥的桥联,铭记着明嘉靖抗倭军民的呐喊,如今,当渔民谈及“陆金坝”,浪花间仿佛还能看见任环将军挥剑的飒爽英姿。石拱桥的桥身,曾沐浴过明成化元年的月光,在晨露未干之时,桥洞与月影相互辉映,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画面。青石板上的车辙印,是旧时独轮车留下的岁月痕迹,每一道刻痕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老人们坐在桥边,念着“桥多水密疑无路,巷曲街斜却有门”的童谣,那声音仿佛带着时光的滤镜,落在青砖上,引得砖纹里的过往韶华轻轻回应。渔家女泛着轻舟从桥下经过,笑语洒落在水面,与船桨声交织在一起,满是江南水乡的闲适与悠然。
在唯亭的地下,六千年的草鞋山遗址静静沉睡,宛如一部无言的史书。土墩里藏着江南农耕的起源,陶片上的稻壳仿佛还留存着先民的温度,绳纹陶器上的指纹依然清晰可辨。驻足凝望,仿佛能听见先民们在湖畔辛勤耕作的低语,那远古的烟火,穿越时空,传递至今。
阳澄湖半岛上,重元寺的飞檐沾染着湖光山色,晨钟暮鼓与浪声交织,引得岸边白鹭振翅高飞,水珠从荷叶上滚落,禅意弥漫整个湖面。元代顾瑛曾在此设“玉山佳处”,邀文人雅士饮酒赋诗,当年“蟹舍渔村两岸平,菱花十里棹歌声”的热闹场景,如今在蟹舫的渔歌里,仍能寻得几分踪迹。
秋风起时,阳澄湖的蟹肥了。渔民掀开蟹笼,青黑色的大闸蟹张牙舞爪,蟹钳上还沾着湖泥,那鲜活的模样仿佛在诉说着湖水的丰饶。蟹舫里飘出的鲜香,是“螯封嫩玉双双满”的实在滋味,配上本地的桂花酒,慢慢剥开蟹壳,细品蟹肉里的湖水鲜味,这份闲适与惬意,是唯亭独有的秋意。路口阿婆的竹篮里,鸡头米裹着荷叶保持鲜嫩,菱角、莲子堆得满满当当,她总是热情地对游人说:“咱唯亭的蟹,壳薄肉嫩,别处比不了。”世代唯亭人的舌尖记忆,就藏在大闸蟹的鲜嫩、鸡头米的清甜、菱角的脆爽、莲子的清润里,伴着半卷诗书的韵味,缓缓流淌。
如今的唯亭,古韵未淡,却又增添了新的生机。阳澄湖半岛上鸟语花香,自行车道沿湖蜿蜒,骑行者疾驰而过,惊起粉蝶,花粉飘落湖面,漾起一片鲜活的水色。青剑湖运动公园里,跑步道环绕着草坪,孩子们追逐着风筝欢笑,笑声如银铃般洒落一地;老人们在长椅上闲话家常,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处处洋溢着最真实的生活气息。龙湖天街、星悦里的美食香气四溢,周末时,一家人手牵手逛街,孩子手中的气球在风中轻轻飘荡,满是温馨与幸福。
地铁11号线如一条纽带,将上海与唯亭紧紧相连,地铁通勤者在车厢里,或看着手机,或轻声闲聊,虽无法如在地面般直观感受窗外风景的快速变换,但心中知晓,城市的繁华与乡村的宁静仅在咫尺之间,随着地铁的飞驰,唯亭与外界紧密相连。比斯特购物村里,欧式廊柱下的芡实糕摊飘着阵阵甜香,转角咖啡馆的落地窗前,摇橹船的影子静静晃动;“草鞋山文化展”的海报贴在墙上,与桌上的陶瓷杯相互映衬,传统与现代在这里温柔碰撞,融合成唯亭的崭新模样。
华谊兄弟影视城里,灯光璀璨,唐代凤冠的影子刚过,现代霓虹便亮了起来。武则天雕像矗立一旁,庄严肃穆,散发着历史气息。穿汉服的姑娘提着裙摆轻盈走过,戴棒球帽的少年笑着让路,文脉在这样的相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戴斗笠的老翁提着手提袋,里面装着刚买的芡实糕,望着无人机掠过阳澄湖的湖面,风里满是“古桥新轨同映水,渔歌机鸣共随风”的意境。旧的时光未曾远去,新的时代已然来临,这便是唯亭独特的魅力。
在草鞋山遗址前,考古人员的毛刷轻轻扫过炭化的稻壳,唤醒远古的记忆;科创园的玻璃幕墙外,朝阳初升,程序员敲击键盘的声响,与陶纹里先民的创造力量,在这一刻悄然共鸣。秋日的周末,总有游人慕名而来,有人前往草鞋山,聆听先民的故事,凝望六千年的农耕文明印记;有人来到阳澄湖边,用蟹八件细品蟹鲜,将唯亭的秋味铭刻在舌尖;临走时,还会带上一盒“唯亭八景”的礼盒,让这份韵味伴随自己的归途。
站在阳澄湖边,能最真切地感受到唯亭的变与不变。湖水拍岸的节奏,千年来未曾改变;可岸边的景致,早已焕然一新。旧桥与新轨同映在水中,渔歌与机鸣共飘在风中,让人分不清哪是过往,哪是如今。唯亭的美好,并非某一个惊艳瞬间,而是它将历史的厚重、市井的烟火、时尚的潮流,都巧妙地揉进这一河一湖的波光里,揉成细水长流的日子。
落日将湖面染成橙红,渔民们满载而归,渔歌与浪声交织,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也深藏着对祖辈的思念。阳澄湖水见证过夫差的阅兵战船,聆听过顾瑛的诗行,如今又接纳了现代地铁的轰鸣、无人机的掠过。它将世代的烟火、渔民的渔网、孩子的笑声、科创者的梦想,都轻轻揽入怀中,悉心珍藏。
朱慧珍的评弹声仍在茶馆里飘荡,“十里荷花”的景致在夏日如期重现,草鞋山的稻谷岁岁弯腰,重元寺的钟声依旧悠远,仿佛还能望见旧时商船的帆影,在湖光里轻轻摇曳。这片土地,有“吴县唯亭傍太湖,地杰人灵甲姑苏”的赞誉,有“蟹肥暂擘馋涎堕”的满足,有“菱歌起处水云阔,渔笛吹时暮色幽”的闲适,更有包容传统与现代的宽广胸怀。
老人们在古桥边下棋,棋子落盘的声响,是岁月的安稳;年轻人在科创园逐梦,键盘敲击的节奏,是未来的希望;孩子们在湖边放风筝,风筝飞向天空的轨迹,是成长的自在。每个人都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故事,共同描绘着唯亭的诗意篇章。
阳澄湖随笔
作者:徐耀良(成人组)
03
到过沙家浜的人,想必一定要去看一看阳澄湖。阳澄湖的名气不亚于沙家浜,郭建光的那句“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影响了何止一代人。正值芦花放稻谷香的季节,有朋自远方来。一大早,我与朋友们坐上小汽艇,穿过古老的横泾小镇,沿着碧波荡漾的西塘河南行。朝阳像是刚出火炉的金球,把蓝湛湛的天空映得血一样红。两岸金黄的稻穗,河边灰白的芦花,岸上一丛丛美人蕉,以及座座小桥,片片农舍,在满天红云的掩映下,都像抹上了胭脂。不一会儿,我们就看到了一片宽阔的水面。
“这儿是阳澄湖吗?”一位朋友好奇地问。“这是藕塘湖,是阳澄湖的一部分。”驾驶员是位40来岁的壮年男子,姓唐,他一边操着舵,一边当起导游来了。
进入湖区,视野更加开阔,我站在舱面上,任凭凉风吹拂,远望田野,只觉得心旷神怡。忽然,东方的红光变成白光,湖面上水雾蒙蒙,天上人间浑然一体,我们的小汽艇似乎在云雾之中飘荡,显得孤单而渺小。不一刻,浓雾渐渐散去,太阳出来了。湖面上风平浪静,汽艇像一把锋利的剪刀,正在徐徐裁开一匹巨大的绿绸,两旁激起汹涌的波涛,在阳光下泛起一道道银光。越过一个大弯角,便到了中湖,这里湖浅水清,水下的游鱼和水草隐约可见。老唐介绍:阳澄湖有东湖、中湖和西湖之分,中间有许多大弯角向湖心延伸,形成一个个避风港和一道道风景线。我们在一个大弯角的顶端靠船上了岸,站在湖边极目远望,真有点“白茫茫一片水连天”之感。偶尔有一两艘飞艇擦着水面飞过,时而传来几声火车的长鸣,这里距沪宁线已经不远了。
我们在湖边信步向东走去,盛产大闸蟹的东湖已在脚下。偌大的一个东湖湖面,除了留下几道行驶船只的水路之外,水面都划分给各家各户。这里的农民和渔民们就是依靠这些水面,发展水产养殖的,大闸蟹只是众多水产品中的一种。这里的大闸蟹以个头硕大而久负盛名,老唐滔滔不绝地说:“一只宿年肥硕的阳澄湖蟹,重量可达7两以上,由于肉肥脂厚,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谈起吃蟹,老唐更是在行,他说:“蟹的吃法有蒸煮、面拖、油煎、酒醉等多种,也可出蟹肉,做蟹粉炒肉丝、蟹肉炖蛋,也可作蟹肉馅馒头和馄饨。”说得大家垂涎欲滴。
说话间,我们来到一个村庄。这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小村子,家家户户的舍前宅后都被澄明透彻的流水萦绕着,水边的岸柳和芦苇,给村里村外挂起了一道道翠绿的帘幕,村里有古老的小石桥和民房,一位老人告诉我们:“这儿就是莲花垛!”多好听的名字,像一朵莲花镶嵌在水晶上,真是美极了。
在莲花垛买蟹,可以说是正宗的了吧!一打听,果然比城里便宜多了。此时,不知谁叫了声:“阿庆嫂来了!”抬头望去,从小石桥上走下来两位衣着绚丽的农村妇女,鲜艳的服饰和发结竟与舞台上的阿庆嫂一模一样,漂亮极了!这一下可把客人们逗乐了,一下子围了上去。两位农妇先是一愣,听了我再三解释以后,她们笑了。客人们要求与她们合影留念,她们大方地答应了。
游罢莲花垛,已将近中午时分,为了赶上中午的蟹宴,新四军痛歼日本鬼子的张家浜、阳沟溇等村子,以及阳澄湖镇的“蟹王”市场,已来不及去了,成了我们此行的遗憾。
回到汽艇上,风逐渐大了起来,小汽艇劈波斩浪地颠簸着前进。同舟有人发出了感慨:“大自然是多么的伟大,而我们自己是何等的渺小。”世上万千精灵之中,大概只有人类才会产生这种感慨。然而,在感慨之余,千万不要忘记,人类自己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逝水何处寻船影
作者:高彦琦(成人组)
04
当晨雾还缠绕着芦秆打盹,阿水的船缆已经解开了,竹篙点破青灰色的水面,泛起的涟漪漾着半湾残月。船头的那面铜锣蒙着露水,幽光沉沉,十里八乡的村民晓得——货郎船来了。
蟹簖湾的天空露出鱼肚白,竹篾笼子正滴答着水珠,岸边芦苇丛里便钻出几个亮晶晶的小孩子,衣服口袋里鼓鼓囊囊塞着鸭绒,眼珠子像长在了舱板上的麦芽糖墩一样,这时,叫上一句“阿水伯来啰!”老人笑吟吟地拿起黄铜凿子轻轻一啄,麦芽糖扯出的金丝便上下翻飞,甜味氤氲。蓝布衫的婶娘抖开破棉絮:“换匣洋火噻。”青帕子里滚出两枚温吞的蛋,“再添两只,不教阿水吃亏啊!”
晨风翻阅着赊账本,飘过“周家新布三尺,换补锅铁掌”“赵婆鸭绒半袋,记灯油廿文”。阿水的船摇过的地方,河流缝补起了散落的村落:张家阿爹带的烟嘴,周家新妇捎去的红头绳,河埠头飘来菱角香,船尾泥炉里煨着的鲫鱼汤咕嘟冒泡,混进摇橹的吱呀声里。
柏油马路窜进芦苇荡的那年,铁皮船也突突地来了。柴油在碧水上蔓延出墨菊花,阿水的锣声一日低过一日,最后竟像秋草底的纺织娘叫。浓霜天里,空荡荡的船只贴着水面滑行,三记闷锣笨重地砸向河底“咚……咚咚……”野鸭扑地飞起,翅尖扫过芦苇荡,芦花应声白头。阿水的船被拖上岸,龙骨补了猪圈豁口,芦席篷在灶膛爆出火苗,那面铜锣裹进蓝印花布,扔在角落里落满了蛛网。
如今的蟹簖湾已停满了铁皮船,刺鼻的油漆味盘旋着石埠,裂缝里卡着一枚道光年的老铜钱,百年来,流水淘洗钱面,字迹早已模糊。今天,观光客的皮鞋碾过石缝,青苔剥落,现出一道光亮,是锈蚀的岁月骤然苏醒。穿汉服的姑娘举起自拍杆,镜头对准那枚铜钱:“快拍这古董钱!”远处“阳澄非遗馆”人潮涌动,电子屏播放着动画,卡通货郎敲着锃亮的锣,合成的声音脆生生地喊:“扫码领大闸蟹有优惠!”一旁穿蓝印花布的员工端着塑料盘,用塑料棍子扯出一块麦芽糖,糖丝亮如金线。穿开裆裤的娃娃舔着糖,小棍指向屏幕:“看!古代外卖员!”
残阳滴血时,晚风掠过新栽的芦苇,叶子沙沙作响,恍惚听见三声“咚……咚咚……”,不知是谁在湖底敲破了锣。石缝里那枚老铜钱轻轻一颤,像认出了老朋友的声音,湿痕慢慢爬上磨平的字迹。这滴迟来百年的泪,才凝作水珠,就被游艇的探照灯刺破——碎光溅入湖水,远处非遗馆的电子锣正欢唱着:“叮咚!蟹券九折喽——”
源远娄江北 创新阳澄南
作者:顾志远(成人组)
05
夫差艨艟卷雪寒,顾瑛玉山酹月安。
金沙熔日千帆赤,渔沼荷风万柄丹。
橹摇星斗穿蟹簖,歌飞荻浦惊鹭滩。
问潮馆前谶语应,归莪庵中诗香蟠。
阳城驿没蓬蒿深,娄江沙净扫旧痕。
乙未亭勒古碑记,草鞋山耕稻种屯。
远岫衔青云水沁,归帆缀练分波浑。
界浦极目重元渺,曲水环山今尚存。
王图雅言且罢唱,复有新词聚豪英。
中新相合风云际,蓝图漫卷曳胜旌。
一主两副三十励,阳澄南岸破天惊。
千年泽薮开新境,如梭高铁锻长缨。
廊道叠翠消峥嵘,珠泾河开无萍踪。
飞架虹霓瞰澄练,翡翠青剑琉璃宫。
三湖潋滟楼巍处,鸾歌凤舞祝梧桐。
数谷新业络南北,银座总部越西东。
娄北唯亭挟跨塘,产城双翼托湖荡。
旧巷焕颜通衢畅,古韵新声邻里腔。
淘尽沧桑孰有涯,辗转乾坤续新章。
试问客从何处来,此身经处是归乡。
后续,“唯亭发布”还将
陆续发布本次获奖的优秀作品炒股配资平台股票配资门户
发布于:北京市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